(江苏教育热线 朵朵)秋高气爽景致佳,红旗飘飘国庆到!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,增强学生爱国、爱家乡热情,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。在祖国母亲72华诞之际,《莫愁》杂志社携手江苏海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连云港大成社工,开展了以“看古街、爱家乡”为主题的庆祝活动,同时还搭建了名师名家与小作家线下沟通交流平台,用于发现、挖掘、培育更多具有写作潜力的青少年,邀请蒋建春和孙延兵两位本地知名作家,与120多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和交流。
让城市留下记忆,让人们记住乡愁——百年老街的风云变幻
百年老店“徳平书店”
活动伊始,志愿者们带着学生和家长来到了民主路文化老街,沿街饱览特具民国风格的建筑群,重温老街民国风情文化和百年历史传统文化。
百年老店“徳平书店”始于一九二零年,位于西街一幢二层小楼,是典型民国风格建筑,小楼门面伸出的木制方匾上书大大的“書”字,悬挂于空中的四块夌形木板正面刻“百年德平”,抵近细观背书“民国书店”,围在“書”四角的四个隶书小字“古老旧存”,同时道出了本店经营宗旨是以“老旧物件、古书古籍”为主业的专营店。
一楼作为连云港市作家作品与历史文化的资料馆,二楼作为老旧古书、画的民间收藏馆。学生和家长争相参观,走进德平书店仿佛走进历史走廊、时间的遂道,令人留恋忘返。
苏北名店“三和兴”
随后,大家一起参观了百年不倒的苏北名店“三和兴”。古色古香的店堂环境,幽幽传香的中药气味,货真价实的正宗药材,童叟无欺的服务品牌。这家老字号药店以其特有的历史符号和传统文化背景,成为民主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
“三和兴”药店始建于1923年,曾数次搬迁,1956年公私合营时搬到了现在的地址。时至今日,药店的经营方式也由前店后坊调整为,店面的西侧一间是中药铺,柜台、药柜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模样,东侧则是和现代药店一样,开放式的货架便于顾客选购。现在,后院的作坊已基本不生产自制药物,只有几颗百年的杜仲和香椿树还依稀能回忆起当年繁忙的景象。
久负盛名 “生庆公”
“生庆公”茶庄最早的店面是三间草房,现存的楼房建造于民国十八年春天,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,门窗上雕着花鸟禽兽、成串葡萄的两层小楼在当时独树一帜。荼庄盖好后,张质轩请著名的书法家胡小石、清朝道人李瑞清书写了“生庆公”的大字招牌和“陆羽评经、东坡制谱”的旁牌,与建筑相呼映。
近一个世纪过去了,岁月洗净了民主路曾有的铅华,久负盛名的传统招牌“生庆公”茶庄仍保持着原有的模样,承载了新浦昔日的辉煌,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迁。
在民主路老街,大家还参观了非遗博物馆和益麟医院原址。江苏海大传媒总经理顾方表示,本次参观活动让学生们领略家乡美景,触摸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,感受家乡的变化,推动了他们对中国文化、历史及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,增强了爱国热情和对家乡的归属感、自豪感。
少年是国家的未来,少年强则国强——名师与莫愁小作家交流会
参观活动结束,大家来到新浦街道路北社区道德讲堂进行座谈。
蒋建春老师语言诙谐,通过讲述自己小时候及儿子小时候的经历,指导在座学生如何写好文章。蒋建春老师指出:少年是国家的未来,少年强则国强,希望学生们富有家国情怀,又兼具国际视野,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蒋建春老师还表示: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,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做一名心中有梦的新时代好少年。
孙延兵老师用非常严谨、简洁的语言告诉在座的学生,其实写作文一点都不难,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写好文章。孙延兵老师寄语:“活在当下,我们勇往直前,展望未来,我们坚定步伐。,同学们要立志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勇于担当新时代赋予的使命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!”
交流会结束前,主持人发放《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现状调查问卷》,学生进行不记名填写,方便了解学生真实想法,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的指导。主办方还向每个学生赠送了《莫愁》小作家杂志,向家长赠送了《莫愁》家庭教育杂志,分别与作家合影留念。
最后,大家一起高唱国歌,学生行少先队礼,志愿者和家长们手中挥舞着国旗。伴着昂扬的国歌声,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。
注:蒋建春,大学文秘专业,高级秘书,连云港市作协会员、散文学会理事,《精短小说》签约作家,《苏北文学》编委,《青年文学家》理事。喜欢用文笔来书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,作品散见于《散文选刊》 《青年文学家》 《鸭绿江》 《文学月报》 《精短小说》 《文学欣赏》 《河南文学》 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》 《文学百家》 《渤海风》 《中国物资报》 《江南时报》等。
孙延兵,江苏淮阴人,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,高级会计师、中国注册税务师、中国注册价格鉴证师、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,现任职于一国企高管,先后在国家级、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百篇。工作之余,喜爱文学,先后在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新华日报》、《银潮》、《速读》、《当代人生》、《齐鲁文学》、《江苏工人报》、《江苏机械报》、《连云港日报》、《苍梧晚报》等报刊、电台、文学网站发表散文、随笔、诗歌、小小说等六百多篇。有多篇稿件被相关书籍收录,散文《童年的冬天》获《中国当代散文三百篇》征文“三等奖”。
版权所有 © 2016-2025 www.haidacm.com 江苏海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| 苏ICP备2023055308号-4 | 苏公网安备 32070502010725号 | 技术支持:顾方软件